“春運”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、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。在40天左右的時間里,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相當于全國人民進行兩次大遷移。其中鐵路運輸為春運的主力。
2016年的春運剛剛開始,我國就遭遇了一場“霸王級”的寒潮。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我國,大半個中國進入“速凍模式”。 全國149個
自動氣象站日最低氣溫低于-30℃,12個
自動氣象站低于-40℃。
氣象部門提前發出了預警信息鐵路也做好了對極寒天氣的應對。哈爾濱鐵路局、沈陽鐵路局加強沿線高寒高鐵除雪檢修,同時加強站車防寒供暖,保證候車室、售票廳室內溫度適宜;
西安鐵路局在客流密集車站搭建近4000平方米的應急風雨棚,在站臺及旅客乘降通道鋪設防滑草墊;協調地方政府,因惡劣天氣或造成客車晚點時,提供地鐵、公交、出租車延時服務。
春運期間重點線路的
自動氣象站加大了監測密度,隨時監測沿途天氣變化防止突發性自然災害對春運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