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動氣象站嚴防凌汛,黃河開河期防凌關鍵期

                黃河干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現象出現。這些冰情除對冬季的水運交通、供水、發電及水工建筑物等有直接影響外,尤其在河流中出現冰塞、冰壩這種特殊冰情以后,還會導致凌洪泛濫成災。中國建立以來,黃河兩岸人民對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種有力措施防止凌汛,沿岸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就是新采取的方法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3月中旬黃河內蒙古段已進入開河期防凌關鍵期。據自治區氣象臺預計,3月16日至20日,黃河內蒙古段各自動氣象站最高氣溫在14℃至21℃之間,自動氣象站監測到最低氣溫在0℃至6℃之間,氣溫持續上升,有利于開河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經過“十二五”建設,內蒙古黃河防凌防汛工程體系逐步完善,應急能力大幅提升,基本形成了防凌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。特別是針對黃河凌汛突發性 強、預測難、防守難的特點,經過多年探索,內蒙古進一步完善了“上控、中分、下泄” 的防凌工作思路,統籌實施“攔、調、分、疏、滯、蓄、泄、守”等防凌措施,通過水庫 調度、堤防防守、破冰疏凌、沿岸建立自動氣象站、應急滯洪等綜合措施,實現了精細調度凌汛水量,構筑立體防御體系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沿岸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全面提升了黃河防凌防汛工程的應急能力,通過對沿岸氣溫的不斷監測,可以準確的把握汛情。